2010年2月-2011年4月期間,我在《信報》副刊與另外四名作者合著專欄《八十後論壇》,五人同版面,每人每週各寫一篇命題千字文。以下是其中一篇,主題為死亡。
2010年10月18日
《關於死亡的悖論》
比起死亡,我更想知道人們活着的理由。
是活着為了工作還是工作為了活着。是為了皮夾裏陸續增添的會員卡還是每個月按時繳納的樓房按揭 、儲蓄計劃和各種保險金。二十幾歲買到的第一個Gucci、三十前後生下的寶貝、四十中葉終於收集到手的林寶堅尼,或五十以後開始等待的退休(如果你沒有在那之前過勞死)。facebook。喬布斯發布的最新產品。 一杯happy hour的mochito加冰。百貨公司周年慶。下班以後還要貼錢和時間去讀的 CFA。一個或多個學歷證書。一個或多個男人/女人/不男不女的人。一張綠卡。一本護照。一個永久居留身份。
「離死亡很近」是偽命題
永久這兩個字聽起來那麼老套。
總之一定不是為了革命,當冷戰過去兩個十年。革命是個有趣的詞但它已經喪失從前的意義:如今還有誰會捨生取義為了社會的革新可以連命也不要?保爾.柯察金有一個舉國皆知的願望,就是希望臨死前能夠無怨無悔地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而他已經不流行。人類固然已經解放,但結局不過是由一種壓迫陷入另一種。
當柯察金連同他的名言一起在人民心中死去,死亡就只好淪為一個哲學話題,一種修辭手法,一類新聞事件,一個只有在醫院和電影院發生才顯得自然的生理現象,一次商機。
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別的什麼比死亡更可一不可再。「離死亡很近」的說法是一個偽命題,死亡只能被經驗但它是一種不可被感知的經驗,因而不可能有遠近之說。活着也許是一件相對的事,但死亡是絕對的。瀕死、想死、假死、夢到死、傷心死、累死,都不算數。心如死灰─Well,只要你還活着, 你的存在義務就是如何讓自己或者他人活得更好。
死亡是一件那麼不可知的事以至於沒有辦法真正談論它。關於死亡的悖論之一:談論死亡的人全都活着,真正死去的人永遠沒有辦法言說。關於死亡的悖論之二:真正死去的永遠是離開的他者,真正受死亡所影響的永遠是留下來的我。關於死亡的悖論之三:不知生,焉知死。
不想活的人各有原因
曾經因為要想知道人們對死亡的看法所以去輔導熱線和有自殺傾向的人傾談,發現:活下來的人都是相似的;不想活的人各有各的原因,許多想要自殺的人都是在生活中沒有選擇權的人,於是死亡成為他們對生命的唯一解釋和選擇。我們的確需要一些市場邏輯以外的價值觀去支配我們的社會。但我一直沒有想明白的是:是因為我們悲觀所以沒有選擇權,還是因為我們沒有選擇權所以悲觀?
關於死亡(可能是最積極)的悖論之四:伊朗導演阿巴斯表示,如果沒有自殺的可能性,他可能早就自殺了。
《關於死亡的悖論》
比起死亡,我更想知道人們活着的理由。
是活着為了工作還是工作為了活着。是為了皮夾裏陸續增添的會員卡還是每個月按時繳納的樓房按揭 、儲蓄計劃和各種保險金。二十幾歲買到的第一個Gucci、三十前後生下的寶貝、四十中葉終於收集到手的林寶堅尼,或五十以後開始等待的退休(如果你沒有在那之前過勞死)。facebook。喬布斯發布的最新產品。 一杯happy hour的mochito加冰。百貨公司周年慶。下班以後還要貼錢和時間去讀的 CFA。一個或多個學歷證書。一個或多個男人/女人/不男不女的人。一張綠卡。一本護照。一個永久居留身份。
「離死亡很近」是偽命題
永久這兩個字聽起來那麼老套。
總之一定不是為了革命,當冷戰過去兩個十年。革命是個有趣的詞但它已經喪失從前的意義:如今還有誰會捨生取義為了社會的革新可以連命也不要?保爾.柯察金有一個舉國皆知的願望,就是希望臨死前能夠無怨無悔地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而他已經不流行。人類固然已經解放,但結局不過是由一種壓迫陷入另一種。
當柯察金連同他的名言一起在人民心中死去,死亡就只好淪為一個哲學話題,一種修辭手法,一類新聞事件,一個只有在醫院和電影院發生才顯得自然的生理現象,一次商機。
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別的什麼比死亡更可一不可再。「離死亡很近」的說法是一個偽命題,死亡只能被經驗但它是一種不可被感知的經驗,因而不可能有遠近之說。活着也許是一件相對的事,但死亡是絕對的。瀕死、想死、假死、夢到死、傷心死、累死,都不算數。心如死灰─Well,只要你還活着, 你的存在義務就是如何讓自己或者他人活得更好。
死亡是一件那麼不可知的事以至於沒有辦法真正談論它。關於死亡的悖論之一:談論死亡的人全都活着,真正死去的人永遠沒有辦法言說。關於死亡的悖論之二:真正死去的永遠是離開的他者,真正受死亡所影響的永遠是留下來的我。關於死亡的悖論之三:不知生,焉知死。
不想活的人各有原因
曾經因為要想知道人們對死亡的看法所以去輔導熱線和有自殺傾向的人傾談,發現:活下來的人都是相似的;不想活的人各有各的原因,許多想要自殺的人都是在生活中沒有選擇權的人,於是死亡成為他們對生命的唯一解釋和選擇。我們的確需要一些市場邏輯以外的價值觀去支配我們的社會。但我一直沒有想明白的是:是因為我們悲觀所以沒有選擇權,還是因為我們沒有選擇權所以悲觀?
關於死亡(可能是最積極)的悖論之四:伊朗導演阿巴斯表示,如果沒有自殺的可能性,他可能早就自殺了。